阎金芬:增产节约的排头兵
阎金芬,河北冀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她曾任石家庄国棉七厂细纱班副组长、值班长、车间主任、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以她为原型创作的话剧和电影《红旗歌》在全国产生了影响。
阎金芬善于团结群众,和工友们打成一片。她非常关心群众,看谁忙不过来,就去帮谁,谁有点病,就替谁干活,姐妹间有点小意见,总是她来化解。就这样,她带领姐妹们齐心协力推动生产。石家庄刚解放,她就带领姐妹们冒着敌机的轰炸,抢修机器。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带领全组,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厂排头兵,并在全省闻名。
在工厂工作时,有的工友有“少看车,多休息,提高待遇”的想法,阎金芬就进行劳资两利的宣传——“劳资两利其实是三利,我们有利,对工厂有利,更对国家有利”。由于她的深入宣传与带动,大大地协助了工会工作,使经营涣散的大兴纱厂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阎金芬1990年因病去世。
侯占友:矿山铁汉
“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地球转两圈,我上三年班。”这是被誉为“矿山铁汉”的全国劳模侯占友的质朴誓言。
侯占友1925年出生,河北曲阳人,中共党员,曾三次被河北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侯占友是开滦赵各庄矿的起重工,可为了响应国家多出煤的号召,下班后主动到采掘区帮助挖煤。侯占友长得虎背熊腰,常常扛着一面袋干粮下井,一干就是几天。从1971年至1975年,他每年都要上400多个班,超过正常出勤将近一倍,义务做工2316个。他还坚持不要加班费、不要下井津贴、不要劳动补助粮。在他带动下,工友们都加班加点工作,使开滦实现了“四五”翻番,原煤产量由1000万吨上升到2000万吨。
1982年侯占友退休后,拒绝了高薪聘请,背着铺盖卷,带上简陋的工具,向一块光秃秃的山坡宣战。他的老伴与他并肩作战,几个老朋友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几年过去了,他们靠着近乎原始的劳动,开创出近400平方米的绿化带,周围垒起了2000多米的堰坝。他们艰苦创业,不图回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矿山北面的一座秃山改造成景色宜人的北山公园。
1992年,侯占友身患血癌,他在医院时常常忘记自己是病人,总惦记着开滦的发展和绿化的荒山。
2003年2月8日,侯占友带着对劳动和矿山的无比眷恋,永远告别了陪伴他一生的锹镐和大锤。
赵春娥:党的好女儿
赵春娥,1935年出生,河南偃师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她1966年在洛阳老集煤场当现场工,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春娥工作认真负责,惜煤如金,几十年如一日在车站看守煤堆,注意点滴节约,每天猫着腰用手将漏在石缝里的煤抠出来,十个手指经常磨得鲜血淋淋,硬是捡回150吨煤。她长期坚持干脏活累活,积劳成疾;面对病魔,她带病工作,还坚定地说:“我宁肯倒在煤堆上,决不躺在病床上!我喜欢煤场,也离不开煤场,死后将我的骨灰撒在煤场上,让我看煤”。她助人为乐,是出了名的“活雷锋”,在患癌症期间,仍坚持为五保户、军烈属老人送煤送粮打扫卫生操劳家务,被誉为“党的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