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学习动态

    党史知识学习专栏人物篇(三十)

    2021-10-15 刘伟 点击:[]

    马恒昌:工业战线的排头兵

    20世纪50年代初,一个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闻名于全国,带动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热火朝天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老一代的工人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他们还带头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

    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马恒昌小组”的英雄业绩不仅为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深知和感动,而且受到了金日成同志的褒奖。

    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在2000多道工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动套扣、联合车刀、带窝顶尖等109项国际先进经验。29年中,“马恒昌小组”的组长换了十几任,组员换了十几茬儿,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几百名领导干部和技术工人,始终保持着敢打硬仗、勇挑重担、创优质、夺高产、主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精神,成为全国机械工业战线上的排头兵。

    马恒昌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历经磨难,解放后,通过努力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成长为一名技术工人,后又历任“马恒昌小组”组长、车间主任、厂总机械师。1950年“马恒昌小组”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同年4月马恒昌获沈阳市模范党员称号。他多次代表小组到北京出席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马恒昌因病去世。

    马永顺:为大山披上新绿的植树模范

    马永顺是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河北省宝坻县人,中共党员。1941年进南岔林业局做劳工。1948年,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第一代林业工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马永顺以一把斧子、一把锯轮战林海,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釆伐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在支援辽沈战役中,日产木材22.5立方米。在经济恢复时期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先后创造了“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等先进经验,一个半月完成一年的工作量。在全省林区推广以后,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他创建的马永顺工组一直是黑龙江省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高产安全伐木35年。

    1951年,马永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1954年,他的工组提前15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节约木材、工具、工时核价8.7万元。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紧紧握住马永顺的手,亲切地说:“你们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还要多栽树,搞好绿化,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打那以后,马永顺就想着要把自己伐的36500棵树木补上,然而,一个人要义务栽这么多树,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1982年退休时,还差8000棵树没栽。1991年,马永顺已78岁高龄了,还差近千棵树。子女们怕他累着,表示全家人上山,帮他在一年内把这笔“账”还完。当年,马永顺率领全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共栽落叶松树苗1200多株,终于帮助马永顺完成了心愿。

    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但他依然造林不止,截至1997年5月,他同家人又栽下落叶松4000多株。1994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得知马永顺的事迹后说:“马永顺很了不起,请代我向他问候!”1998年夏,朱镕基总理亲切接见了马永顺,并高度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1999年,86岁高龄的马永顺又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享年87岁。

    时传祥: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工人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自此以后,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时传祥1975年病逝,终年60岁。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上一条:党史知识学习专栏人物篇(三十一) 下一条:党史知识学习专栏人物篇(二十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