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消费者对面海量的商品拥有广阔的消费选择空间。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并保持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品牌及产品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必不可少。
知识产权是保护商标、专利的法定权利,是企业品牌、创新技术的“贴身”防护网。一旦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企业的品牌经营和产品销售通常也会受阻,最终对企业财富的创造及自身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步距的加长,海外商事活动中知识产权纠纷也随之增加。如何有效防范知识产权纠纷、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应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题中之义。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形势严峻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处于高发期,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因此陷于困境。
2013年1月至9月,我国出口总值为16148.62亿美元,其中出口至美国2659.47亿美元,出口至欧盟2461.14亿美元,两大经济体出口值占总值近三分之一。[1]然而在这两大重要海外市场中,中国企业频频遭遇知识产权纠纷。
中国企业历来是“337”调查的“受宠儿”。2013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42起,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有17起,占比达40%;[2]2012年,ITC对中国企业发起了47起“337”调查,占总发起量的86.2%。自1986年起,中国已有近百家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先后受到“337”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企业中,中国企业超过1/4,居涉案国之首。[3]
除了市场准入受阻,中国企业还会因知识产权纠纷陷入诉讼程序,支付巨额侵权赔偿金。
早在2009年,中国企业因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支付的赔偿金就已经超过10亿美元。[4]2014年,作为中国产品贸易出口大国——美国的专利诉讼案件的赔偿已达平均500万美元一件,排名前十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平均赔偿更达到9.9亿美元一件。[5]如果在美国陷入知识产权诉讼,其成本和后续损失将是中国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美国市场之外,大批中国商品因知识产权纠纷被欧盟海关扣押,中国企业痛失销售、参展良机。
中国商品一直是欧盟海关扣押知识产权侵权进口商品(以下简称“欧盟扣押商品”)的最主要来源:
2012年4000万件欧盟扣押商品中,被扣中国商品占总体的64.5%,总值近10亿欧元;2011年中国商品占1.15亿件欧盟扣押商品的72.95%,总值达8.5亿欧元;2010年中国商品在1.03亿件欧盟扣押商品中占比84.92%,总值达8.09亿欧元。在所有被扣押商品中,近80%被销毁,12%至15%进入诉讼程序,只有不到10%的商品在漫长的行政调查后解除扣押。[6]
另据有关报道,2003年至2009年中国商品一直居欧盟海关扣押侵权商品首位,[7]故中国商品作为欧盟海关最主要扣押商品已达10年。
由点见面,以上只是知识产权纠纷产生的中国企业海外损失的冰山一角,近几年中国企业受到的损失之多之剧,不可计数。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产生原因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现状的形成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上,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是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扩展海外市场,却不能进行全球性知识产权战略部署,不愿投入资金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品,未对知识产权有系统性长远规划,缺乏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防范能力低,处理能力低,导致纠纷极易发生,纠纷发生后损失大,是海外知识产权防护的“低能儿”。
客观上,商业竞争对知识产权纠纷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中国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质量、附加价值的快速提升带给海外竞争对手不小压力。利用知识产权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自己所在市场已经被很多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对手当作一种竞争手段。
除此之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晚、中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申请注册量少也是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多发的原因。
上一条: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下)
下一条:保税区注册公司可否申请ATA单证册?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