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要做大做强免不了各种形式的融资或资本运作,在融资项目管理中注入法律风险管理的理念,对于法律风险的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营中出现资金不足,是多数企业都会遇到的情形,常见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借贷、民间借贷、股东追加投资、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公司债券、上市融资(IPO或增发股票)等。”日前,中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天翼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融资是一种复杂且风险较高的投资活动,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除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缩短融资周期外,还应重点关注过程中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的一系列财务、法律风险,针对不同风险的特征,对症下药进行防范。
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法律风险,一次融资在不同环节有不同法律风险。陈天翼举例说,银行借贷方式可能导致企业陷入高利转贷、违法发放贷款、贷款诈骗及其他金融诈骗的法律风险黑洞;民间借贷方式,可能遭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票据诈骗或其他金融凭证诈骗等等法律风险;股东追加投资和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可能会遇到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调整、利益分配的约定等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法律风险的评估与防范要求更高,一旦掉进法律陷阱,导致辛苦创业培养的企业控制权旁落,对企业家心理和利益方面打击巨大;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国家有着规范和严格的规则和制度,对法律风险控制的要求极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辅导。若无视这些规范和要求,则可能踩进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泥坑。
企业保证担保的法律风险是常见的融资风险之一。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除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的情况之外,借款人在借款时应当提供担保。
陈天翼表示,很多企业在刚起步时往往急需资金又无足够的资产可供抵押,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其他有担保能力的保证人的担保成为唯一路径。同时,银行是否认可此种担保也成为企业能否获得资金的关键。此处蕴涵着两个法律风险:一是互保法律风险。在商业担保机构缺位的条件下,企业获得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条件基本上是同等地为对方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一旦担保企业出现信用危机,就将不可避免地把借款企业卷入其中。企业在通过这种保证担保获得融资的同时,在承担了自身的经营风险之外,还需要额外承担担保企业的经营和信用风险。二是受迫保证法律风险。银行面对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有时会被要求给银行的某个经营状况不良好的客户企业提供担保。而申请贷款企业为顺利获得贷款而不得不提供此类担保。
此外,企业也不能忽视抵押担保的法律风险。“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为确保债权的实现,总是尽可能地将更多的财产纳入抵押财产的范围,并对抵押物评估值进行打折。这样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额往往大幅低于抵押财产的实际价值。”陈天翼指出,融资难企业的一大特点是处于发展、积累的状态,企业在其某个房地产(主要是厂房、办公楼)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权后,又可能在该抵押物上新增建筑物。在实践中,银行会利用其优势地位,要求企业以出具承诺函的方式,承认银行在全部价款中优先实现其债权。银行单方面要求将其在企业抵押物之外的财产中的平等受偿权变更为优先受偿权给企业增加了损害风险。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邹洁表示,做好尽职调查可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源头上的把控。在尽职调查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把控资料形式。为防止拟投资方或第三方将贵公司所提供的资料另作他用,目标公司在提供资料时,应尽量提供资料复印件并在每份资料上加盖“本资料仅供公司尽职调查使用,再次复印无效”或相类似的印章;资料原件仅供调查人员在公司或公司规定的地点核对并于当日收回。对于公司提供的所有材料,应制作详细的资料清单,注明文件名称、份数、形式等内容,并要求资料接收人员签字确认。同时,确保有通晓公司情况的人员参与其中。尽职调查需要在短时间内对目标企业通盘调查,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为配合尽职调查工作,通常,买方都会积极动员较多人员参与其中,以求将调查一气呵成高质量完成。而目标企业往往只会安排数名员工在负责日常工作的同时,配合尽职调查工作,建议安排对公司情况熟悉、具备一定管理权限的人员参与,以便能统筹协调、尽快完成。
融资难问题常出现在中小企业中,而中小企业也是风险意识相对较弱的。陈天翼建议中小企业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降低风险:首先,着力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融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其次,避免为取得贷款,在银行的压力下作出有可能损害企业根本利益的行为,如为第三方提供担保。在不得不为第三方提供保证的情况下,应要求第三方提供反担保,以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再次,不能贪图小利而使企业暴露在重大的法律风险之下。譬如为获取更低的贴现利率导致被诈骗等。最后,诚实依法经营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唯一路径。通过不正当方式融到资金或以大量的短期融资来支撑长期投资或许能使企业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但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巨大,一旦发生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上一条:应对经贸摩擦 中国贸促会取胜有道
下一条:贸易战加征关税应对方案——对“中国加工”产品原产地的认定(3)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