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法律服务

    布鲁盖尔研究所认为欧盟将产业链 从中国回迁并不合理

    2020-10-12  点击:[]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发了西欧国家担忧,希望将位于中国的产业链回迁,落地至地理位置临近的中东欧、东南欧国家。近期,作为欧洲最为著名的智库之一的布鲁盖尔研究所发布文章《产业链从中国回迁进展缓慢》指出,产业链从中国回迁不会带来短期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并有序推动复产复工,经济恢复速度远超欧洲国家,更加凸显中国供应商的可靠性。

    一、欧盟从中国进口迅速反弹并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后,欧盟主要国家从中国进口于2月首先出现下降,然而,即使在3 月达到最低点,从中国进口同比仅下降16%,随后出现反弹,并于4 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然而,欧盟主要国家在4 月从中东欧、东南欧国家进口下跌35%,从美日进口下跌约25%。在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商品类别中,自动数据处理机于4 月创下进口同比最高增幅33%。此外,纺织服装(包括口罩、医用口罩、一次性

    口罩等疫情防护产品)、电子管、阀门等相关产品均实现进口同比增长。从中国进口产品类别中,跌幅最大的包括鞋类、电信设备、婴儿车、玩具、游戏和体育用品等。

    二、欧盟将产业链回迁中东欧、东南欧国家不合理原因

    一是中国供应商的可靠性高。欧盟主要国家从中国进口经历了有限的下降后,迅速反弹至疫情前水平,表明东亚国家面临的供应问题只是暂时性的。中国迅速控制疫情,有序推动复产复工及航运业发展,经济复苏快过欧洲国家。

    二是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基础较差,地理临近不是决定因素。中东欧及东南欧国家临近欧盟消费市场,但是距离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较远;欧洲国家复制完整产业链困难重重、造价高昂。如ICT产品的产业链主要在东亚国家布局,将部分中间生产环节从中国回迁至欧洲,虽然距离欧洲消费市场较近,但是距离上游供应商较远。即使在“封锁”和贸易中断时期,地理位置也并非贸易流量的决定性因素。欧盟主要国家从中东欧、东南欧国家进口降幅高于从美日进口降幅,说明不可夸大中东欧、东南欧国家与西欧国家地理位置临近的优势。

    三是若中东欧、东南欧国家深度参与欧盟价值链,将带来出口、生产等较大不确定,从而影响就业和GDP 增长。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5 月,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是工业生产同比下降最为严重的欧盟国家,降幅近三分之一。由于对西欧出口的主要产品为制造业产品,出口下降导致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工业生产下降。

    四是中东欧、东南欧国家未能有效融入全球价值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除罗马尼亚等国家之外,大多数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在攀升价值链方面进展不尽人意。该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前景恶化,将逐渐失去低成本供应西欧市场的优势。因中东欧、东南欧国家中仍有大量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不利于劳动力整体素质及技能素质的提升。大多数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在世界经济论坛创新和技能因素排名较低,表明其劳动力无法应对发展高价值经济活动的要求。

    三、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应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一是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应推动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采取相关政策措施,转变经济模式,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注重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此外,要加大公共支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尤其是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二是中东欧、东南欧国家要充分权衡利弊,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对人均收入和生产力提升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全球价值链相关贸易,而非传统贸易。工业结构有待完善、国内市场较小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加入高科技国家供应链,而非重构产业链。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加入全球价值链的欠发达国家专注于供应链中的特定分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东欧、东南欧国家已采取提供十年免税等补助、以及员工培训和削减劳动力成本的资金支持等措施,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推动本地供应商参与全球价值链,应保持政策的延续性。

    上一条:欧委会发布欧洲技能议程提出12 项行动 下一条:印度对华头孢三嗪钠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