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达:劳动英雄
李顺达,河南省林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历任中共平顺县委书记、晋东南地委副书记、书记,并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届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第九、第十届党中央委员等。
1938年秋,李顺达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面带领本村农民发展生产,一面组织民兵配合人民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扫荡”。他先后担任了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为了克服因日军“扫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于1943年2月6日建立了在全国成立较早的农业劳动互助组。由于采取了劳武结合,即田间劳动和对敌斗争相结合的办法,不仅发展了生产,度过灾荒,而且使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都不耽误。那时,他组织民兵参战队,先后参加了解放山西长治县和豫北汤阴县等10多次战斗。
1946年,西沟村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在他的领导下,制定了五年经济恢复发展计划,推动了全村农业生产的发展。1948年,平顺县人民政府在他家的门楣上,为他悬挂了“劳动英雄”的牌匾。新中国成立后这块牌匾被运往北京,一直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
1983年7月1日,李顺达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终年68岁。
谢臣: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
谢臣,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战士,回族,1940年生,河北省易县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3月应征入伍。入伍前,是人民公社的模范社员。入伍后,受党的教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民战士。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毛主席要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一个‘利他主义者’,这就是我的理想和志气。”他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应该多做,自觉地做。”他工作积极,学习刻苦,经常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多次受奖,被誉为“爱民标兵”、“节约模范”。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西部地区连降暴雨,河水猛涨,连队驻地易县东高士庄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他和战友一道,挨家逐户动员群众转移,背扶年老体弱的群众上山。8日,山洪骤发。他奋不顾身跃入激流,救出一名落水妇女。当听到落水儿童的呼救声时,他虽筋疲力尽,仍坚持游向激流,救出儿童,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巨浪吞没,英勇牺牲,年仅23岁。
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追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64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9日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谢臣班”。贺龙、聂荣臻分别为之题词。河北省保定市建有“谢臣烈士纪念馆”和“谢臣烈士纪念碑”。
杨开慧:“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这首写于1957年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词中热情怀念的“骄杨”就是他的夫人和战友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