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家居工艺品专业委员会

    会展创新应化跨界于无界

    2019-05-15  点击:[]

    近日,由阿里系发起的2050@2019再次吸引了业界眼球。此次,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以及笔者以新生论坛召集人身份深度参与,直观地感受到了这场年轻人狂欢所散发的感召力。

    近年来,创意无限、脑洞大开的活动频频刷新人们的认知, 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尤其是年轻人对这类活动的热衷不可低估。笔者也经常与同事探讨在创意活动遍地开花的当下,传统会展应如何转变思维走向新发展之路。自去年阿里举办了一场颠覆会展人想象的2050@2018,不仅吸引业界眼球,也由此引发笔者的深入思考。

    热爱是源动力。事实上, 2050@2019活动的负责人、参与者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任的额外任务,其强度不言而喻。此次2050@2019新生论坛版块的志愿者仅有数人,但在100场论坛活动的筹备与对接的过程中,志愿者都一一核对,逐一沟通,认真阅读论坛召集人提供的资料信息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他们的专注与投入令笔者感动。或许,正是因为“志愿模式”的去营利性、去公事化,让参与者的工作热情更加纯粹。笔者在事后总结中发现,在2050@2019的筹划过程中,首先要让整个工作团队认同活动的核心价值,并且吸引其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最大化调动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有怀有共同愿景,才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品牌是持久力。2050@2019举办期间,有志愿者撰文称,“作为一个形容词的2050”,已经成为一种风格。在整场活动中,志愿者们会主动地为2050@2019写下感受并自发地传播,这是2050宣传的最重要途径。其实,2050的官方微信号也是志愿者在兼职中有感而发地推送的。或许只是群体的圈地自萌,但不得不承认,不管更多人是否真的知道2050是什么,活动都给年轻群体的记忆里留下印痕,让人们愿意去更深入地了解。需要指出的是,2050@2018结束后,到2050@2019举办前的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2050组织方都举行志愿者恳谈会,通过交流发散思维,为下一届2050提供奇思妙想。无论是参与者的自发宣传还是大会外的衍生活动,都在向大众不断强化“2050”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活动想延续长期效应,则需要不断强化活动品牌:不仅要在活动举办前期、后期进行造势与宣传延续,也要在非活动时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衍生、目标社群运营、专业内容输出等方式放大品牌价值。

    设计是强助力。长期以来,会展业界一直强调观众在参与活动时的体验感,但千人千面,不同人的感知不可用统一标准进行衡量。有些人的体验峰值来源于精彩的内容分享,有些人来源于特定群体所营造的氛围,有些人对细致周到的会务服务赞赏有加,还有些人则对场景设计抱有极大热情。因此,举办活动应尽量避免单一重点,而应进行多元化设计,如环节、场景、时间等尽可能让更多受众在活动中获得愉悦感。仍以2050系列活动为例,此次2050@2019将场地搬到杭州西湖的第三届淘宝造物节,规模与内容范畴都在扩大,此次造物节设有奇市、萌市、宅市、宝市、文市、夜市、森林音乐会、科技馆、淘宝博物馆、造物者等10个市集,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规的户外项目。无论是任何领域的参与者,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专注点。

    经过此次2050@2019的深度参与,笔者对会展业的创新又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无论是推动会展行业的变革,亦或是扩大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会展人都应时刻保持对新变化、新环境的观察力与感悟力,关注新思维、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动态,化跨界为无界,真正助力“大会展”概念的落地。毋庸置疑,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切革新迭代的不竭动力,这个世界永远属于年轻人,而所有相信未来的人都是年轻群体。

    转自:中国贸易新闻网

    上一条:从中美车展看会展活动的新形态 下一条:探索智慧会展的新形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