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展会动态

    对会展集聚区建设的再思考

    2019-10-15  点击:[]

    近日,位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B座的钱江世纪会展产业园正式挂牌。自2017年起,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便着手打造以会展场馆为核心向产业链乃至跨产业不断延伸的会展产业园,笔者长期以来都在思考如何真正发挥产业园的集聚区价值,如何激发并放大会展的1:N效应。钱江世纪会展产业园挂牌同期,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在全新打造的杭博.ZIP共享空间发起了以“集聚区·助力产业升级”为主题的创新思享会,邀请了来自3W集团、办伴科技、盈动资本等跨界行业的大咖,与会展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会展集聚区的未来发展。

    在会展集聚区建设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坚持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建设产业集聚区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放大集聚的价值,而非会展企业的集中办公;二是要明确不应该单纯强调工作场所的属性,要形成配套空间齐全、能发挥社交属性且具有活力的综合体;三是要明确会展集聚区的运营不应是简单的物业管理,应从产业集聚主体、运营理念、完善配套、构建生态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转变,终极目标在于打造“三生融合”的会展集聚区。通过此次活动的分享与交流,笔者作为运营方对于会展集聚区又有了新的思考,在“三个明确”的基础上应该避免进入三个误区:

    首先,避免“大工程”,关注发展实际。绝大部分会展集聚区落成初期都声势浩大,随着时间推移却石沉大海般悄无声息,究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往往只关注到外在建设的规模,却没有充分考虑好园区落成后应该引进哪些类型企业入驻,而为吸引相关企业又应该配套哪些软硬件服务以助力他们的下一步发展。与会展场馆建设异曲同工,在建设初期,集聚区就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路径等,以保障后续建设工作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此前,笔者曾提到一些成功的集聚区建设案例,它们不仅满足企业成长的系列服务需求,为企业发展做好基本功,更为实现生产与生活同步做了诸多工作。若园区具有足够的吸引效应,那么发展前景必然可观。

    其次,避免“大集合”,关注产业互动。并不是填满每一座写字楼就是成功的集聚区,简单的个体集合并不能体现集聚的价值,运营方需要考虑怎样创造各个企业甚至不同产业的连接点,使“大集合”升级成为“大网络”,入驻企业在庞大的网络中寻找可能的商业机会,通过交流合作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这一点借鉴线下许多众创空间的做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运营提升空间内各类企业的黏性,搭建有价值的社群圈子。此外,运营方可以将园区内各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成果形成实时信息集进行传递,也不失为企业相互认知的便捷途径。盈动资本创始合伙人项建标先生提出,他们在做孵化器时比较关注美第奇效应,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会展集聚区,为园区的企业搭建交流、碰撞、互相激发的平台,去实现各自业务的新增长应该是园区运营者的思考方向之一。

    最后,避免“大管理”,关注企业需求。本次活动也邀请了会展集聚区的入驻企业作为讨论嘉宾。作为集聚区最直接的参与方,他们是最被关注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一个集聚区是否发挥出价值,最直观地体现在于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如何,而企业发展也影响集聚区的建设成效。运营方应避免空画蓝图,要多关注企业的真实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举办的地点——杭博.ZIP空间正是为实现空间赋值、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场景而全新推出的实验空间,在满足常规社交场景的同时,激发衍生价值,也为所处的会展集聚区解锁更多可能。

    转自:中国贸易新闻网

    上一条:会展院校应补上“项目实训创新”重要一课 下一条:关于邀请参加2019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劳保展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