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商会动态

    致敬贸促仁 | 光荣的历程 发展的见证——从中国贸促会看新中国外经贸的发展

    2022-05-20  点击:[]

    今年适逢中国贸促会成立70周年,回顾这70年的历史,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对外贸易,其发展和变化都可说是天翻地覆!

    仅从进出口贸易来看,按美元计价,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在1950年仅有11.35亿美元。2021年,中国的货物+服务贸易总额达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全球第一。我国双向投资稳居世界前列,从2017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对外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三位。

    70多年来,中国外经贸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贸促会就是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5

    打破贸易封锁建立民间经贸窗口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步艰难!建国伊始,百废待兴。1952年中国贸促会成立时,我国与大多数国家没有外交关系,也很少有经贸往来,正常的国际贸易无法开展。因此,贸促会建立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立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特别是沟通西方未建交国家民间贸易联系与交往的渠道,以冲破西方的“封锁禁运”。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贸促会很快在日本、西欧和南亚取得了重大突破。

    短时间内,在打破西方封锁方面取得如此进展,无疑是新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辉煌成果,意义重大。以南汉宸、冀朝鼎为代表的第一代贸促人是贸促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执行突破西方贸易封锁的“操盘手”。他们奠定了联络、展览、对外宣传、法律仲裁等贸促业务,开创性地建立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经贸专业人才,使贸促会成为沟通中外民间贸易的重要窗口和渠道。

    在长期与各国工商界联系和交往中,贸促会在海外赢得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大量的对口组织及其老友新朋,成为贸促会特有的对外优势。依托这些优势,展览、对外联络、涉外法律、对外宣传等业务日趋活跃。贸促会在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而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贸易团体、组织建立联系,广交朋友,宣传新中国,以民促官,以经济促外交。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这一面向西方国家的民间经贸窗口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家对外贸易战略中更显示出特殊的意义。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两件事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开始正常化,可以通过政府间协定和议定书扩展经贸关系。这一时期,官民并举,西欧、日本的半官方机构、各大商会、行业组织、大企业和银行纷纷来华访问,以贸促会为对外窗口的民间经贸交流空前活跃,成为政府间经贸关系的重要补充。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许多外国厂商来华参加展览,向贸促会提出来华举办技术讲座、技术座谈、技术表演的要求,贸促会适时与国家计委、经委、科委和一些工业部门开展合作,成立专门部门,大规模地组织中外技术交流,成为中外技术交流的主要窗口和渠道。

    从1973年起的10年间,贸促会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600多个专业技术交流团组,组织过7,000多项技术座谈和大型报告会,中方参加者达6万多人次。参与交流的有不少是比较先进、国内急需的技术和设备,而且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的军事和国防项目,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服务改革开放大局

    贸促业务全面发展

    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全面变革和飞跃式发展,也对贸促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贸促会各项业务也在新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被赋予全新的使命和意义。

    中美建交后,中国对外关系发生巨大改善,对外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贸促会在北美、西欧、日本全面拓展对外民间经贸关系,有效配合中国外交,保障对外贸易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贸促会通过高层互访和举办展览会,与印尼、阿联酋、沙特、韩国以及南美洲的未建交国家工商会加强往来,不仅打通了民间经贸渠道,也为最终与这些国家实现建交铺平了道路。贸促会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会、银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中外企业双向互动和贸易投资往来提供了便利。

    1994年8月,贸促会以“中国国际商会”名义加入国际商会,并由中国国际商会牵头组成“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这不仅说明国际工商界对我国市场化改革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在这个国际工商界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内,新中国第一次有了合法席位,有了参与国际贸易讨论和规则制订的权利和机会。今天,利用APEC、G20、金砖等多边机制性平台开展元首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新的亮点,而其中由贸促会举办或牵头组织的大型工商企业峰会,代表中国企业配合国家外交,对外发出中国声音,成为新的靓丽风景。

    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对外贸易的垄断专营政策被逐渐取消,大批工业和民营企业被赋予外贸经营权,他们对国际市场从未涉足,但充满走出去的渴望。如何发挥对外渠道和现有业务优势为企业服务,成为贸促会新时期职能和任务的重要转变。

    贸促会首先对展览业务进行了改革。以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指导思想,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开展合作,大规模组织中国外贸企业参加西欧、北美、日本的专业展览会,无数企业因此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打开产品销路;贸促会建设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展览场馆,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展览集团公司,与有关部委合作举办了一大批专业性的工业技术国际展览会。这些举措不仅促进大批外国公司通过来华参展进入了中国市场,也推动了中国展览经济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转变。在出国展览、国内展场建设、展馆经营、展会管理、运输设计、对外联系渠道、世博会业务等各方面,贸促会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构建贸促服务网络,建立分支机构,支持各行业、各地方全面对外开放,是贸促会另一项重大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贸促会地方与行业分支机构迅速扩大,工业部门和政府已经感受到,并希望发挥贸促会在民间对外影响、经贸渠道以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推动地方与行业的改革开放。

    1982年,贸促会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在美国田纳西州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从此,贸促会经国务院授权联系国际展览局,成为国际展览局正式成员,最终把世博会引进中国,并产生了巨大影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奇迹”,惊艳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成就和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从1999年起,与世博会相关的各级别世界园艺博览会先后在昆明、北京、西安、青岛、沈阳、唐山举办,均获得很大成功。

    地方贸促机构的发展各具特色,或围绕本地产业和出口产品,或针对周边国家和传统出口市场,帮助本地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地方政府统筹对外开放部署中的重要力量。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各级地方政府陆续主办或承办地区性大型国际经贸活动,得到中国贸促会大力支持。这些地方经贸洽谈会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成为地方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一批重要展会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级经贸活动。

    作为我国涉外法律事业发展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贸促会参与了新中国大量涉外经贸法律和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特别是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提出最早的建议,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贸促会曾经是我国涉外法律对外联系的唯一窗口,与大批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仲裁和咨询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解决中外经贸纠纷,培养了无数法律人才,贸促会的涉外法律业务越来越受到中外企业的重视和期待。

    在这特殊的日子,回顾历史,我们为新中国外经贸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也为贸促会能全程参与和见证这一伟大的发展而深感自豪!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于晓东 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上一条:任鸿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贸促力量 下一条:赴华政策松绑!中国多个驻外国使领馆调整赴华旅客核酸要求

    关闭